人类是生活在各种关系网之中的,而且常常会面临各种全新的环境。在新环境里处理好人际关系对我们的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,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升级打怪的过程。
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家,成功学大师戴尔·卡耐基写过一本书叫《人性的弱点》,相信很多人都读过。
关于拓展人际关系,赢得友谊,并且影响他人,卡耐基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法,他称之为三个法则:法则一是不要批评、指责或抱怨;法则二是诚挚地赞美别人;法则三是激发他人的主动性。
最近重读这本书,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,对这三个法则有了不一样的理解。
卡耐基将不要批评、指责或抱怨作为法则的第一条,而将赞美别人放在第二,首先从顺序上我认为就是不合理的,人际关系的拓展,应该是先要通过诚挚地赞美建立关系,试想,有谁会轻易对不熟悉的人批评、指责呢?
对于初入职场的菜鸟们来说,可能首先要闯的第一关是:如何快速适应全新的环境,跟同事和平相处,成为关系融洽的工作伙伴?
而当我们从容地迈过第一关之后,新的问题可能会接踵而至:如何尽快获得同事们的肯定和领导的认可?
等到第二关也顺利通关之后,我们自然会渴望在事业上有所提升,不是吗?人必须要不断地进步,工作也必须要越做越好,才有可能收获我们想要的一切啊。因此我们希望自己的意见、想法能够得到同事和领导的重视,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别人,甚至成为领导者。这才是我们在工作上应该有的态度。
其实对很多人来说,道理大家都懂,关键是怎样去做呢?是不是按照卡耐基的三条法则就可以马到成功呢?其实我并不完全同意。
今天就针对这三个法则来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职场上实现快速成长。
1 想要与人和平相处,从真诚地赞美他人开始
和周围的人和平相处是成长的第一步。如何让人别人接受你呢?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待人真诚,经常发自内心地赞美别人。
心理学家认为,人类内心深处最重要的欲望是实现“对重视的渴求”。意思很明确,就是渴望得到重视,渴望得到肯定。
设身处地地想想,我们自己不就是常常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与肯定吗?其实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啊。那么,满足他人的欲望不就能够拉近我们与他人的距离了吗?而赞美不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良方吗?
美国首任总统乔治·华盛顿很喜欢别人称呼他“美利坚共和国总统阁下”。而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对没有尊称她为“女王陛下”的信件一律不看。据说大文豪维克多·雨果还曾经渴望把巴黎改成他的名字。
你看,名人甚至伟人都有虚荣心,何况我们普通人呢。人们重视自己的名誉、地位,并且总是喜欢听恭维话,渴望被人欣赏,这是人类的天性。
因此,诚挚地赞美别人,让他们感觉到自己“很重要”,就是在告诉对方,“我乐于接受你”,而你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。
很多人都应该有过体验,得到别人的赞美、肯定之后,我们会更有自信心。小孩子也是如此,经常得到赞美、鼓励和表扬的小孩子表现得更为自信。
所以打开别人心门的第一步就是赞美别人。
当然,我们要注意区分赞美与奉承。赞美是真诚的,发自内心的,无私的,而奉承是虚伪的,流于表面,甚至是出于私欲。赞美是人人称颂的,而奉承会让绝大多数人鄙夷。
2 尽量避免批评、指责和抱怨是让别人认可你的最佳方法
不光人类喜欢别听恭维话,连动物也是如此。你看动物园或马戏团里那些动物,如果想要动物完成一个动作,那就不停地鼓励它们去做,当它们完成之后,得到赞扬和奖励的时候,常常高兴得手舞足蹈。反之,如果批评或指责它们,它们也会表现出郁闷、忧伤、生气等情绪。
人类本质上也是动物,因此人们在被他人批评、指责的时候跟动物没有什么两样。而且作为高等动物,人类的反抗情绪还会表现得更为明显,更为激烈。
所以要想更好地与别人和平相处,赞美、鼓励让别人接受自己,这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步。想要别人从内心里认可你,还需要尽量避免批评、指责和抱怨。
可以说,我们有多么渴望被赞美和肯定,就有多么讨厌被批评和指责。
被誉为“美国梦”缔造者的本杰明·富兰克林说自己的成功之道是:“我不会说任何人的坏话……对每个人都赞扬有加。”
不过,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富兰克林这种做法未免过于圆滑。的确,要说处世之道,中国古人有更多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,比如孔子就提倡“忠言逆耳利于行”。也就是说,我们并不是一味地赞美,杜绝批评。而应该实事求是,该批评的时候必须要批评。并且,如果只是一味地赞美和表扬,那跟奉承又有什么区别呢?
因此,卡耐基说:不要批评、指责或抱怨。我认为是不够严谨的,我们不去非议他人,但有必要的时候,在合适的场合里,用适合的方式去批评他人,真诚地指出他人的错误,也是促使他人进步的方式之一。所以,我将之总结为:尽量避免批评、指责和抱怨。
3 换位思考,激发他人的主动性,从而影响他人
我们都知道,具备领导力的人能够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,让别人听从他们的。拥有领导力和影响力,应该说是在人际关系当中最终极的追求了。
如何才能够培养领导力、影响他人呢?正是我们要谈的第三个法则:激发他人的主动性。
从心理学上来讲,主动性指的是人在完成某项活动的过程中,自身驱动力的强度。本质上来说,主动性是一种能力、也是一种精神信念和道德境界。
在职场上,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,让他人主动去做某件事,主动去思考、解决某些问题,这对于我们的工作无疑是有很大的好处的。
那么,什么办法才能成功地激发他人的主动性呢?那就是换位思考。
很多人在交谈的时候,总是喜欢谈论自己的需求,只关心自己想要什么,并不关注对方想要什么,当然,这其实很平常,也是人之常情。但换个角度来想,正是因为如此,如果你试着去理解对方,认真倾听对方,对方是不是会对你刮目相看?
所以,当你想让某人做某件事情的时候,要换位思考,去理解对方,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重视,然后激发对方对这件事情的强烈欲望,要做到利人利已,双方都能够从这件事情中获得好处,才能够真正从内心去影响别人。
对于这个观点,最具有实用主义精神的富兰克林就说过,“劝服别人时要谈利益,不要空讲道理。”所以通过换位思考来激发他人的主动性最终要实现的是双赢。
在这一阶段,需要注意的是,你的终极目的是影响别人,而非控制。因此要搞清楚影响和控制的区别,影响是出自真诚的意图,希望双方都能够从同一件事物中获益,激发对方对这件事情的热情,让对方积极主动去做,是心甘情愿的。而控制则是利已的情况下让对方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。显然,这对双方都没有好处。
总之,卡耐基关于人际关系的三项法则的确是有实际作用的,但它并不完善。书应该是常读常新,学习知识需要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运用知识也应该不断地迭断更新。人类是生活在各种关系网络里的,我们要在关系中获得成长,也应该不断地升级自己的认知系统。(来源:百度百家号)